酷似肝炎的疾病知多少
绝大多数人对病毒性肝炎已有较深的印象,一旦出现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黄疸、发热、腹部不适、乏力等症状和肝大、腹水等体
征时,首先就会想到病毒性肝炎,甚至会把甲、乙、丙、丁、戊、庚
等病毒性肝炎标记物查遍,直至按病毒性肝炎长时期治疗无效或病情
加重时才会有所醒悟,但已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为减少误诊误治
造成的损失,现将酷似病毒性肝炎的疾病简介如下:
非肝炎病毒的病毒性肝损害非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近年有上
升趋势,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感染)、巨细胞病毒、柯萨
奇B组病毒,其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检查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因此,当
肝功能异常,而肝炎病毒指标均阴性时,应注意检测上述病毒指标,
有助确诊。
缺血性肝炎肝脏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功能
损害,即称之为缺血性肝炎或缺氧性肝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多
种原因导致的急性低血压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血清转氨酶(ALT和AST
)及乳酸脱氢酶(LDH)迅速而极显著的升高,且随病情好转而迅速
恢复,肝炎病毒指标全部阴性,借此即可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
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
碍性疾病。铜在体内蓄积,肝脏最先受累,首先症状为食欲不振、恶
心、呕吐、黄疸、肝脾肿大以及发热,早期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晚
期又误诊肝硬化。若能及时发现血清铜增多,血浆铜蓝蛋白减少,角
膜铜色素环,即可获得诊断。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时肝损害的原因和致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可
能与甲状腺素异常增多,分解代谢亢进和自身免疫有关。有些患者以
肝损害和黄疸为首先症状时易误诊。检测TSH,T3、T4是鉴别于肝炎的
重要依据。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
的组织细胞呈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以青壮年居多,近年来有增加的
趋势。当以肝脏浸润为突出表现时,可表现为黄疸、肝功能损害、肝
大、高热等,易误诊为肝炎。若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发现异常组织细
胞,即对诊断有特异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全身
结缔组织,呈现多脏器损害,可表现为肝大和肝功能损害,早期易误
诊为肝炎。若能找到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肝结核肝结核系存在于其他脏器的结核杆菌经肝动脉、肝静脉、
淋巴系统、脐静脉感染,或邻近脏器的结核病灶直接扩散至肝脏而发
病。急性粟粒性肝结核常有发热、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常误诊
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普通型肝结核患者有乏力、纳差、腹胀、肝大、
肝功能异常而误诊为慢性肝炎。通过肝穿或腹腔镜取肝组织做病理检
查,即可明确诊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
染病。由于出血热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侵犯或免疫复合物在肝组织沉
积以及肝内微循环障碍、微血栓形成等,引起肝细胞破坏,而导致肝
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黄疸等,酷似病毒性肝炎。若能注意该病的
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衰)、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以及血或尿特异性抗原检测阳性等特征,
有助于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
如此等等,医患双方在疑有病毒性肝炎,而病毒性肝炎标记物检
测阴性时,应注意肝损害的多源性,由此及彼,注意与肝脏损害的全
身性疾病相鉴别,以减少误诊。
罗学宏 (2002.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