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急诊处理ABC

  急诊病人的病多数涉及全身,还经常不是原发病脏器的症状,现
代专业分科传统以脏器系统为据,因而专科医师在处理急诊病人时难
免捉襟见肘,不易从全身角度捕捉最重要的问题。越是大医院,分科
越细,其与急诊的不适应就可能越严重。在这样气氛中成长的医师再
也不可能是大师,至多是一个局部的老师。现在许多老大夫慨叹:将
来不知有谁能给我们看病!大约亦源于此。
  因此,从急诊窗口看医学知识积累,如处理不当有可能使急诊病
人、跨科疑难病人、青年医师、医院综合质量等成为受害者。
  例如,急性脑卒中(CVA)病人到医院时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如昏迷。但单纯昏迷并不直接致命,可能致命的是呼吸衰竭、误
吸、呼吸道梗阻、循环衰竭、心率紊乱、心功能不全、血压波动、血
容量控制不当、肾衰等。神经科对CVA的了解和研究可以很深入,但
紧急处理全身问题的能力未必同样深入,老医师对一些新技术又未必
熟悉。靠会诊抢救是不现实的,而且即使会诊,各专科各有专科立场,
意见也常相左。
  又如,急诊来了个昏迷病人,血糖758mg%、血钠163meq/L、血
钾5.0meq/L、血Cr2.7mg%,诊为非酮高渗昏迷。这种病人通常有糖
尿病基础,有肾功能损害,平时可能都不重,但在一定诱因下(最常
见是感染或某种用药)急性发生高渗,临床主要表现是昏迷、虚脱、
腹痛等,不加治疗的死亡率在50%以上,急诊时的基本病理生理异常
是高糖(>600mg%),高渗(>350mOsm/L),细胞外液严重不足
(缺约8~10L),血K、Na、Cr、BUN、CBC、Hb等浓缩升高。内分泌
与代谢大夫一定重视血糖,会补充外源胰岛素以降糖,他也会注意到
病人缺水,会给病人补液,但病人血糖高不能用糖水,血钠高也不能
用盐水,注射用水输注又有问题。对上面那个病人,专科医生选择了
矿泉水,病人不能喝,插根胃管滴。这样的治疗下,病人6个小时不
醒,血糖降得也不满意,这时,专科值班医生还有其他工作已经离开。
急诊医生则从全身整体考虑,主要是1)评估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紧
急情况,如气道和呼吸,全身循环状态,尿量等。2)他理解高血糖
是本病主要原发原因之一,高糖会造成细胞内脱水,是要逐步降下来,
但此时危及病人生命的首先是细胞内外液严重萎陷,这是当时最具重
要性的病理生理改变,当务之急是快速补液,而且是盐水。一小时内
静脉泵入了生理盐水1500ml,含钾20meq,另用注射器泵补充少量胰
岛素慢慢降糖,设计每小时降糖速率<200mg/%。3)他的岗位就在
这里,不离开病人。4)寻找可能的诱因,结果发现病人有急性中耳
炎,此病人如此治疗1小时后清醒。这里看到了区别,区别不是哪位
大夫水平高,而是专业立场不同。专科医师倾向处理本专科问题,重
视降糖,循环和细胞外液问题是专业外的,在高糖高钠的化验结果前,
他会自然地选择了胃肠补矿泉水;急诊医师则应从全身最严重问题入
手,注重最重要的病生理异常,而不论这段异常归哪个脏器,因此它
不选择胃肠。
  急诊医学的服务对象是所有急性病或慢性病急发的初期救治。从
地域上,有院内和院前急救之分。
  例如,对上面提到的CVA意识障碍病人,急诊科任务是初诊评估
和鉴别,评估生命指征,如气道、呼吸、循环(血压、血容量状态、
心律等)状态,如有不稳,则首先积极干预。初步辨认昏迷是代谢性?
创伤性?感染?惊厥后?还是CVA或其他?是CVA,那么是血栓?栓塞?
出血?急诊鉴别的手段不是神经科复杂的定位检查,而主要是病史、
GCS昏迷程度评分、CT扫描和腰穿。它的应急治疗是维持气道通畅,
吸氧,调整血容量,对循环和内环境异常者(如BP过高220/120、过
低,心律紊乱,电解质紊乱,血糖改变等)进行控制,用体位、脱水
药等方法降低颅压,对发生3小时以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作急诊溶
栓等。神经内科医师在急诊中的角色则是对困难病例作进一步鉴别,
指导做专科治疗和安排后续的院内治疗。急性CVA病人一般都应收住
院。对深昏迷、并呼吸循环衰竭、严重心率紊乱、高颅压、脑疝、行
外科治疗的更应收ICU。上面提到的高渗昏迷病人,一般也应收ICU,
轻症进普通病房。收入院时机应是:只要病情允许搬动,就越快越好。
急诊区域内的抢救一般不应超过6小时。病情不重,但又不宜立即出
院回家的可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24小时后如仍不宜出院者,
应收住院。
  由此可见,急诊医学与院内其他传统专科间既有时间上和救治内
容上的互相分工又互相补充,共同组建着医院医疗服务链。急诊科应
与各专科协调,开通绿色通道,如针对急性心梗的要做介入治疗,急
诊胃镜、创伤手术、其他放射介入等。
  急诊病人的病多数涉及全身,还经常不是原发病脏器的症状,现
代专业分科传统以脏器系统为据,因而专科医师在处理急诊病人时难
免捉襟见肘,不易从全身角度捕捉最重要的问题。越是大医院,分科
越细,其与急诊的不适应就可能越严重。在这样气氛中成长的医师再
也不可能是大师,至多是一个局部的老师。现在许多老大夫慨叹:将
来不知有谁能给我们看病!大约亦源于此。
  因此,从急诊窗口看医学知识积累,如处理不当有可能使急诊病
人、跨科疑难病人、青年医师、医院综合质量等成为受害者。
  例如,急性脑卒中(CVA)病人到医院时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如昏迷。但单纯昏迷并不直接致命,可能致命的是呼吸衰竭、误
吸、呼吸道梗阻、循环衰竭、心率紊乱、心功能不全、血压波动、血
容量控制不当、肾衰等。神经科对CVA的了解和研究可以很深入,但
紧急处理全身问题的能力未必同样深入,老医师对一些新技术又未必
熟悉。靠会诊抢救是不现实的,而且即使会诊,各专科各有专科立场,
意见也常相左。
  又如,急诊来了个昏迷病人,血糖758mg%、血钠163meq/L、血
钾5.0meq/L、血Cr2.7mg%,诊为非酮高渗昏迷。这种病人通常有糖
尿病基础,有肾功能损害,平时可能都不重,但在一定诱因下(最常
见是感染或某种用药)急性发生高渗,临床主要表现是昏迷、虚脱、
腹痛等,不加治疗的死亡率在50%以上,急诊时的基本病理生理异常
是高糖(>600mg%),高渗(>350mOsm/L),细胞外液严重不足
(缺约8~10L),血K、Na、Cr、BUN、CBC、Hb等浓缩升高。内分泌
与代谢大夫一定重视血糖,会补充外源胰岛素以降糖,他也会注意到
病人缺水,会给病人补液,但病人血糖高不能用糖水,血钠高也不能
用盐水,注射用水输注又有问题。对上面那个病人,专科医生选择了
矿泉水,病人不能喝,插根胃管滴。这样的治疗下,病人6个小时不
醒,血糖降得也不满意,这时,专科值班医生还有其他工作已经离开。
急诊医生则从全身整体考虑,主要是1)评估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紧
急情况,如气道和呼吸,全身循环状态,尿量等。2)他理解高血糖
是本病主要原发原因之一,高糖会造成细胞内脱水,是要逐步降下来,
但此时危及病人生命的首先是细胞内外液严重萎陷,这是当时最具重
要性的病理生理改变,当务之急是快速补液,而且是盐水。一小时内
静脉泵入了生理盐水1500ml,含钾20meq,另用注射器泵补充少量胰
岛素慢慢降糖,设计每小时降糖速率<200mg/%。3)他的岗位就在
这里,不离开病人。4)寻找可能的诱因,结果发现病人有急性中耳
炎,此病人如此治疗1小时后清醒。这里看到了区别,区别不是哪位
大夫水平高,而是专业立场不同。专科医师倾向处理本专科问题,重
视降糖,循环和细胞外液问题是专业外的,在高糖高钠的化验结果前,
他会自然地选择了胃肠补矿泉水;急诊医师则应从全身最严重问题入
手,注重最重要的病生理异常,而不论这段异常归哪个脏器,因此它
不选择胃肠。
  急诊医学的服务对象是所有急性病或慢性病急发的初期救治。从
地域上,有院内和院前急救之分。
  例如,对上面提到的CVA意识障碍病人,急诊科任务是初诊评估
和鉴别,评估生命指征,如气道、呼吸、循环(血压、血容量状态、
心律等)状态,如有不稳,则首先积极干预。初步辨认昏迷是代谢性?
创伤性?感染?惊厥后?还是CVA或其他?是CVA,那么是血栓?栓塞?
出血?急诊鉴别的手段不是神经科复杂的定位检查,而主要是病史、
GCS昏迷程度评分、CT扫描和腰穿。它的应急治疗是维持气道通畅,
吸氧,调整血容量,对循环和内环境异常者(如BP过高220/120、过
低,心律紊乱,电解质紊乱,血糖改变等)进行控制,用体位、脱水
药等方法降低颅压,对发生3小时以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作急诊溶
栓等。神经内科医师在急诊中的角色则是对困难病例作进一步鉴别,
指导做专科治疗和安排后续的院内治疗。急性CVA病人一般都应收住
院。对深昏迷、并呼吸循环衰竭、严重心率紊乱、高颅压、脑疝、行
外科治疗的更应收ICU。上面提到的高渗昏迷病人,一般也应收ICU,
轻症进普通病房。收入院时机应是:只要病情允许搬动,就越快越好。
急诊区域内的抢救一般不应超过6小时。病情不重,但又不宜立即出
院回家的可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24小时后如仍不宜出院者,
应收住院。
  由此可见,急诊医学与院内其他传统专科间既有时间上和救治内
容上的互相分工又互相补充,共同组建着医院医疗服务链。急诊科应
与各专科协调,开通绿色通道,如针对急性心梗的要做介入治疗,急
诊胃镜、创伤手术、其他放射介入等。

马遂  (2002.02.07)
  马遂1963年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1981年获北京协和医
院外科学硕士学位,1984年及1987年分别留学日本和美国。在北京协
和医院曾任加强医疗科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兼急诊科主任,
及北京市生理学会危重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是
我国危重病医学专业系列的第一位副主任医师(1988年)和第一位主
任医师(1993年),擅长对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他参与的科研曾分
别于1999年和2001年获卫生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的学术观
点偏重“均衡”,认为诊治危重与急症病人尤其需要有整体观,病情
危重期各脏器功能损害突出地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最终大于各单个
脏器损害的简单叠加,且其中有规律可循,因此应适时、适度及均衡
地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