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哈医大骨外科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患者亲“手”切蛋糕

新华网哈尔滨2月7日电(记者高淑华 杨步月)今天上午9时许,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外科病房里春意盎然。双手移植者高亮激动地亲“手”切开生日蛋糕,递给在场的医护人员,让他们与自己分享生日快乐和双手“再生”成功的喜悦。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外科教授张信英说:“可别小看高亮用手切蛋糕这个简单动作,这说明他双手的功能已基本恢复,标志着我国肢体移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天满20周岁的高亮一脸灿烂地告诉记者:“我因严重冻伤失去双手和双腿后,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后来我在医院安上了假腿,去年1月13日,我又在这里接受了双手移植手术。现在,我能用手刷牙、洗脸、梳头、穿衣了。我太高兴了!” 

  记者看到,高亮现在的双手皮肤颜色正常,看不出什么异样。前来采访的一名记者有意与他比赛掰手腕,结果,高亮竟赢了。 

  据张信英教授介绍,高亮的双手移植手术难度很大。为此,他和有关专家制定了科学、严密的手术方案,经过组织配型、供体切割、建立骨支架、血管吻合、神经缝接等复杂程序,历时10多个小时,终于将一位脑死亡者的双手移植给了高亮。 

  据悉,此例手术是世界第四例、亚洲第二例同种异体双手移植手术。与心脏等单一组织移植相比,手移植属复合组织移植,涉及皮肤、肌腱、血管、神经、骨髓等多种组织,面临着组织结构复杂、抗排斥反应强烈等两大难关,成功率极低。但近年国际组织配型技术、免疫抑制剂与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综合技术研究的新发展,使手移植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成为可能。 

  术后一年来,高亮平稳地度过了超级排斥反应期、加急排斥反应期,并顺利进入目前的慢性排斥反应期。特别是“再生”手神经生长速度每天达3毫米左右,比正常速度快2-3倍,为移植双手成活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保证。现在,他所应用的免疫抗排斥反应药物剂量已调整到当今世界完成的手移植者的最小药量。 

  中华医学会纤维外科委员于钟毓教授认为,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技术的发展,为全国850万肢体残缺者带来了福音。(完) 

新闻背景: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技术:肢体缺失者的福音 

  新华网哈尔滨2月7日电(记者高淑华 杨步月)不幸失去双手的高亮,如今重新拥有了活动自如的双手,这是世界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创造的人间奇迹。 

  5年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是否有必要在临床开展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技术争论不休。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肢体缺失者不进行肢体移植仅是部分功能有障碍、外观不美,不会危及生命,况且在国际上,心、肝、肾等单一组织移植技术已较为成熟,而肢体移植是复合组织移植,涉及皮肤、肌肉、神经、血管、骨髓等多种组织,其免疫排斥反应强烈,成功率小、功能恢复差,故一般不主张进行肢体移植。 

  近年来,随着免疫排斥反应与抗排斥反应药物研究的进展,实施同种异体移植临床研究及应用有了可能和保证。1998年9月,在法国里昂由4个国家组成的医疗组完成了世界首例同种异体单手移植;1999年,美国和我国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都开始了同种异体单手移植。2000年2月,法国完成了世界首例同种异体双手移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完成的高亮的双手移植属世界第四例、亚洲第二例。 

  截至目前,全世界共完成同种异体手移植10多只,其中,我国完成了7只。 

  这些手术的成功,开创了国际创伤外科肢体缺失修复与重建的新纪元,代表了世界器官移植的最新水平,是人类创伤外科史上的一次革命。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我国现有850多万肢体残疾者。有关专家认为,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为过去无望治疗的肢体缺失者的修复再造和功能损害者带来了福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