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与食量
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环境温度愈高,且愈
接近人体体温时,代谢水平相应降低,而环境温度愈低,与体温相差
愈大时,代谢水平相应增加。冬季气温普遍低,人体代谢水平相应提
高,尤以北方寒冷地带为明显。
根据当地气温来推算人体热量需要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以
居住在年平均气温为10℃地区居民的热量供给量为基础(大约相当于
我国东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凡年平均气温每增高10℃时,热量供
应减去5%;凡年平均气温每降低10℃时,热量供应应增加3%。
热量需要由食物供给,因此,可从食量上推算出人体对热量的需
求水平。也就是说,气温愈低,人的代谢水平愈高,食量就愈大。
这里要注意的是,进食量实际上并不单纯为机体供热,还有供人
体做功及提供能量贮存的作用。用一个公式来表达,那就是:
进食量=供给热量+供给机体做功+能量贮存。
当热量贮存意义不大时(如一个人不需要增加体重),以及做功
(劳动)也是一个恒定水平时,食量与供给机体热量之间就呈现出密
切的关联,即冬天食量要大于夏及春秋季,以满足人体耗热所需。
根据以上按年平均气温10℃为标准计算,每高于或低于10℃,增
减不过是百分之几的数量。因此,寒冷的冬天应当适当加些饭量,但
要求不是很高,一般随机体需要自行调节就可以满足所需,而不必刻
意作精密的营养效价计算。
总体来说,冬季气温降低,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提高,食量也
相应增加。这包括主副食品,但应以增加主食为主,因主食为碳水化
合物,较易转化为热能。
李运扬 (2001.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