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埃博拉 马尔堡出血热威胁大

  埃博拉出血热(EbHF)和马尔堡病毒病(MBGVD)分别由埃博拉
病毒(EBOV)和马尔堡病毒(MBGV)引起,对人类威胁极大。二者均
以发热、出血及高病死率为特征。EBOV及MBGV同属丝状病毒科丝状病
毒属,均为需要实行最高级生物安全防护(P4级)的烈性病毒。两种
病毒均以人—人传播为特征,被认为可能作为生物战剂使用。
  1967年,MBGVD第一次在德国的马尔堡、法兰克福和南斯拉夫的
贝尔格莱德暴发流行,发病31人,死亡7人(22.6%),并于当年分
离到病毒。其后,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及肯尼亚曾有散发病例。1976
年6~11月,EbHF在非洲苏丹南部和扎伊尔东北部第一次发生暴发流
行,苏丹发病284例,死亡151例(53%);在扎伊尔发病318例,死
亡280例(88%)。1979年在苏丹再次发生流行。1980年在肯尼亚曾
有散发病例。此后15年未见EbHF发生。1995年又在扎伊尔的基奎特市
流行。1996年2~4月,在加蓬北部乡村流行。2000年8月~2001年1月
在乌干达的古卢、麻辛第等地又发生大流行。由于EbHF频繁在非洲国
家流行而受到更大关注。
  EBOV首次于1976年从扎伊尔的埃博拉河附近杨布库村一例病人体
内分离出来,因此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等抵抗力,60℃加温1小时才能使之完全灭
活。在-70℃下稳定,4℃下可存活数日。对紫外线和γ射线敏感,
对多种化学试剂(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过氧乙酸、次氯
酸钠、福尔马林等)敏感。
  猴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经肠道或鼻腔接种,可引起其感染。
猴感染2~5天后出现高热,6~9天后死亡。高病毒血症可持续到动物
死亡。豚鼠与小白鼠亦易感。小白鼠乳鼠很敏感,尤其对扎伊尔亚型
病毒。不同亚型埃博拉病毒毒力有明显不同。上述动物感染后,发病
表现亦不相同。其抗原性强,不与马尔堡病毒和猴出血热(SHF)病
毒起交叉反应。埃博拉病毒各亚型的每一亚型内不同年代和地区分离
株的基因结构变动不大,表明其遗传特性很稳定。
  本病潜伏期约7天,发病突然,开始似流感,发热、头痛、肌肉
痛、关节痛、咽痛、全身疲倦乏力。体温很快升达38~39℃。2~3天
后,随病情恶化,可见腹泻、呕吐及胃肠道等多个部位出血,如便血、
呕血、皮下瘀血及静脉穿刺处血肿、流鼻血、眼结合膜下出血等。发
病五日前后出现特征性的麻疹样斑丘疹,恢复者可见脱屑。重症可出
现神经症状,如嗜睡、脑膜刺激症状等。
  早期有蛋白尿,转氨酶升高,表现为天冬酸转氨酶(AST)显著
升高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有限升高,形成特征性的AST>ALT。淋
巴细胞减少,随后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显著减少,伴有反常的血
小板凝聚。重症病例6~8天时可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应用恢复期病人血清及动物免疫血清球
蛋白,对早期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宋干  (200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