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有关脐血干细胞库的一些知识

什么是干细胞库
  干细胞库是在约为-196℃液氮中(深低温)储存干细胞或相关
资料的场所。一个完善的干细胞库应具备随时随地将健康干细胞提供
临床使用的能力。按所储存的干细胞来源和采集方式,干细胞库分为
脐血干细胞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库。
  脐血干细胞库所做的工作是将新生儿的脐血采集后经过分离冷冻
并储存起来。在每份脐血中,大约含数百万个干细胞,足够供一个幼
儿或少年患者使用。如果是在成年后发病,一份脐血所提供的干细胞
数量就不够用了,但是将来可以通过干细胞的扩增技术得到解决。
  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库可分为资料库和实物库。
  资料库所做的工作是将健康者提供的骨髓或外周血干细
  胞进行HLA配型和资料登记,待需要时再采集其骨髓。
  实物库则是在进行细胞配型和资料登记的同时,采集和储存健康
提供者可供移植用的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
  干细胞库按提供方式又分为公共库和自体库。公共库所储存的干
细胞是他人的干细胞,以满足需要移植但自体干细胞没有被保存的病
人的需求。自体库则是储存在自己出生或健康时采集的部分干细胞,
以备自己生病时用。目前,自体脐血储存多由父母为子女来做。 
国内外的脐血干细胞库
 
  美国脐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有46个脐血库,
其中公共库18个,自体库28个。公共库主要由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
出资创办,也有由红十字会和公共库创办的。自体库则主要由企业、
基金会和私人投资建立,至今保存的脐带血已经超过8万多份。到200
0年6月,美国已为1200余位患者提供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英国、日
本等许多国家也纷纷建立了脐血干细胞公共库和自体库。国际脐血库
组织(NETCORD)公布,该组织到2001年5月止,14个脐血库共储存了
54379份脐血,已提供1986份脐血供临床移植,其中成人移植了478例。
我国的脐血干细胞库建立始于1998年,到今年8月9日,卫生部首批批
准设置了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7家脐血干细胞库。 
脐血干细胞能保存多久
 
  保存自体干细胞的关键是质量控制,因此没有质控能力的单位是
不能进行干细胞储存的。国际上开展对脐血的保存和移植应用研究不
过十几年时间,目前在美国已有脐血保存十一年后成功移植的病例。 
采集脐血有危险吗
 
  脐带,一端连于胎儿腹壁之脐轮,另一端附着于胎盘的胎儿面,
位于胎盘的中央或偏于一侧。足月胎
  儿的脐带长约50~60厘米,呈灰白色,横断面直径
  1.5~2厘米。中央有一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的脐静脉,两边各
有一条管腔较小、罐壁较厚的脐动脉。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
连,进行营养与代谢物质的交换。脐带受压可危及胎儿生命。
  婴儿出生之后,脐带两头立即被结扎,同时将婴儿和脐带分开,
由医生将注射器针头插入通往脐带的脐静脉中,抽出脐带血。这一过
程非常简单,只需几分钟,而且不同于传统的骨髓采集,不需要进行
麻醉,无痛,无副作用,在大多数妇产医院中皆可完成。脐血采集是
在胎盘和母体及胎儿完全分离以后进行的,因此对母亲和孩子都没有
任何不良影响。 
脐血是个宝 入库求保障
 
  美国《科学》杂志于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将干细胞的研究成
果列为人类十大科学进展之一,干细胞已成为医学和生物学研究领域
的热点和舆论界经常谈论的话题。医学已不再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
医脚,对许多难治性疾病的治疗要从生命的源头———干细胞入手。

  什么是干细胞?我们知道,生命由细胞组成,而干细胞是具有自
我复制和多种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形成生命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
起源细胞。人的发育始于受精卵,经过若干次分裂增殖,形成胚囊结
构。其内层细胞群称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形成人体各种组织的全能性。
胚胎干细胞继续进行分化发育,逐渐丧失其全能性,形成亚全能或具
有特定功能的多能干细胞或专能干细胞。胎儿、新生儿胎盘脐带血、
儿童和成人体内组织中存在的亚全能、多能和专能干细胞,统称为成
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实质上是人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先
后出现的干细胞。
  脐血是指新生儿脐带在被结扎后由脐带内流出的血。它的数量虽
少(60ML~100ml),却含有大量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
无污染,异体排斥反应小,再生能力和速度是成人细胞的10倍~20倍。
这正是脐血干细胞治病救人的生物学基础。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的种
子,是各种血细胞的起源细胞,体内所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
胞、血小板等多由它分化发育而来。利用造血干细胞的这种再生能力,
可以通过健康干细胞的移植(代替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许
多不治之症,如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免疫缺损、遗传性疾病,防止
肿瘤放、化疗对骨髓造血机能的抑制,而且疗效好、成本低、副作用
小,对提供者身体毫无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现造血
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经诱导分化,成为其他细胞。人们期望将来
用这种方法进行组织修复,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
心脏病、脊髓损伤等。
  但是将干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需克服来源缺乏、免疫排斥
和安全处理等几大难关。研究证明,同胞姐妹间配型相同几率是1/4,
而异体干细胞配型完全相同的几率仅为1/10万。自体干细胞移植不
产生免疫排斥,但由于每个人的白细胞抗原(HLA)不同,异体干细
胞移植时,如HLA配型不合,将会产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而我国
在现阶段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同胞间移植的可能性较小,异体干细
胞移植因配型相合的几率又太低,因此自身脐血干细胞的保存具有特
殊意义。有人形象地称脐血干细胞库为“生命银行”。据世界权威杂
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997年报道,在78例接受亲属脐血供体治疗
的白血病病人中,存活率为63%,而65例接受非血缘关系(公共库)
脐血供体治疗的病人,存活率仅为29%。从医疗费用角度来看,使用
别人的干细胞不仅花费大(从国外进口一份干细胞需支付1万~1.5万
美元),还要承担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控制,
无形中又增加了医疗费用。
  因为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疾病50%以上发生在儿童,所以目前脐血
干细胞移植治疗造血系统疾病主要用于体重在50公斤以下的青少年。
但国际脐血库组织公布的数据为:到2001年5月止,共进行了1986份
脐血移植,其中成人移植478例,占24%强。这就是说,随着干细胞
扩增技术的成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成人所存在的干细胞数量不足问
题将是可以解决的。在现阶段,用保存的脐血干细胞直接治疗自身的
先天遗传性疾病是不行的,但是脐血干细胞的应用决不仅限于造血系
统疾病,它还可以用于自身罹患其他恶性肿瘤时,针对放、化疗对骨
髓造血机能抑制的治疗。
  由于我国现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而且
我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这就意味
着这些青少年一旦患病,很难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寻找到干细胞提供者,
因为只有当干细胞库存超过10万份以上时,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治疗
上的需求。由于保存脐血干细胞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如果全部由
国家出钱则很难将每年近0.2亿的新生儿脐血保存下来,因此有必要
利用民间力量,建立我国的脐血干细胞库,这非常需要社会各界(特
别是医务界同仁)的鼎立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