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母乳哺饲七大误会

连奶粉商也得承认,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却偏偏有千百个原因,令妈妈在犹豫、忐忑与彷徨间,放弃母乳喂哺。
这些常见的「原因」,大部分纯属误会。以下列举了母乳哺饲的七大误会,及早认清真相,避免不明不白地错失哺儿机会。

误会1
很多母亲觉得自己乳汁不足,须用奶粉补充。
爱婴医院香港协会委员、伊利沙伯医院妇产科部门专科护士(母乳喂哺)林志爱姑娘表示﹕「由于乳腺不足导致不够奶的人很少,我估计仅2%至3%。乳汁多少,跟乳房大小、年纪无关。」
这种想法,一般源自母亲错误估计婴儿需要--以为BB每三小时吃一餐,每餐吃二十分钟。若BB需索频密,一吃四十五分钟,妈妈心乱如麻,就想到用奶粉补充。亦有妈妈喂哺方法不正确,纵然「产量」丰足,孩子也享用不到。
如何评估BB是否吃得足够﹖林姑娘说﹕「BB有足够的吸吮次数、方法正确﹔在收定水后至半岁之间,每月最少重半公斤﹔除首天外,小便多并浅色。符合这些条件,妈妈便不用担心。」
林提醒妈妈们﹕「如经常添加奶粉,妈妈身体少了吸吮的刺激,奶量会慢慢减少。」母乳是根据供求定律制造的﹕吸走愈多,制造愈多。
误会2
BB究竟吃了多少母乳﹖紧张的妈妈决定先吸出来,量一量,才喂宝宝。
「我们绝不赞成这样做。」林姑娘指这种做法有三大问题﹕
1)吸奶器的种类很影响吸出的奶量﹔
2)身体最初会对吸奶器陌生,难以放松,没有喷奶反射,有奶也未必能吸出来﹔
3)看见仅吸出极小量母乳,会打击妈妈信心,影响以后喂奶。
「有些妈妈最初可吸出六至八安士,但一天只吸三、四次,乳量渐少。」林姑娘建议,最好还是请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看看你的喂哺姿势,与BB吸吮情,就知BB吃得如何。
误会3
据说吃母乳的BB会面黄﹔要退黄,还是停止喂哺好了。
「新生婴儿黄疸是常见的生理现象,有部分吃人奶的婴儿会黄得较久,或会超过一个月,稳定地黄,退得很慢,亦属正常。」林姑娘说,有研究指妈妈若喂得早喂得好,孩子面黄会较低。
误会4
有医生教父母﹕婴儿四个月就开始要加入固体食物﹔但健康院的姑娘却说﹕吃全母乳的婴儿,应等到六个月。唔,信医生吧。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三月提出建议﹕应待婴儿大概六个月,才开始添加半固体及固体食物。林姑娘估计﹕「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BB四至六个月大,就可以添加半固体及固体食物,大概有些医生的资料未更新吧。」
误会5
授乳母亲发觉自己感冒了,为免传染孩子,准备暂停喂哺。
「妈妈大概一怕传染BB,二怕药物影响母乳。」林姑娘解释﹕「其实大部分妈妈在接触细菌初期,还未出现病征时,已产生抗体﹔抗体经母乳传给BB,已让BB得到第一重保护。若不喂奶,BB反而更欠保护。」
她又说﹕「虽然大部分药都可以过奶,但同时,大部分药都不会影响BB,妈妈不用担心。」母亲应告诉医生正在授乳,请医生开出合适的药物。
若妈妈患上呼吸道感染,例如伤风咳嗽,喂奶时最好带上口罩,避免传染﹔若有肚屙、肠胃炎,应在喂哺前洗手。同时要多休息、看医生,尽快康复。
误会6
老人家说﹕母乳吃半年已足够,开始吃粥仔就不用喂奶。
林姑娘指「六个月」是一个没根据的期限﹕「一岁以内不应停奶,最好可哺乳至两岁或以上。孩子心理上需要依附母亲,生理上免疫系统未够成熟,也需要吃母乳。」
同时,人奶永远有抗体,而且成分会随婴儿成长而转变。林姑娘举例,当孩子七、八个月,经常手仔多多,触摸到尘埃和细菌,母乳内的抗体也会增多。
误会7
很多妈妈在孩子出牙后,不再喂母乳,恐防被咬。
「BB出牙,可以教他不要咬。」孩子吃奶时,舌头要伸出来,若发现他缩起舌头意图「练牙」,妈妈可立即抱开他,或将他拉贴身体,孩子感觉局促就不会咬了。妈妈同时要坚决认真地叫孩子﹕「不要咬。」喂奶前可给他咬冰冻牙胶止痒消肿。
不过,千万不能打骂,否则宝宝可能从此不肯再吃母乳。

爱婴医院香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