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血栓与出血的检验

  血栓与止血研究的疾病主要是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血栓性
疾病包括的病种较多,涉及临床各科,其中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和
肺梗死等。目前血栓与止血检验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
察、手术前止血功能的评估、抗栓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检测、血栓前
状态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防
治以及易栓症的诊断等。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的
正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为了了解临床最常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项目的有关情况,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曾向全国200家大中型医院发放质评物进行调查,
回报结果显示,实验室对同一份标本检测结果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
达3倍之多,这种状况表明血栓与止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不但
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为了保证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
别在上世纪60和70年代开展了本国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我国起步较
晚,始于1994年,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组织。目前开展的项目
包括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Fbg)
三个检测项目,每年发放标本2次,每次发放3个批号的质评物(含正
常和异常水平)。根据使用试剂和仪器的类型,对参加实验室的回报
数据进行分组统计,用偏差为指标对结果进行评价。使不同实验室在
检测同一标本时的差异有了明显降低。
  当然仅靠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是不够的,现将一些应注意的问
题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
  1、对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评价,包括精密度(含正常和异
常水平标本的检测)、线性范围、可比性、抗干扰试验等内容。
  2、新仪器在测定常规标本前要建立标准曲线,在更换新批号的
试剂或仪器维修后等情况下应重新建立标准曲线。无校准物的测定项
目,可使用配套的定值质控物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应在定值质控物标
示的允许范围内。
  3、使用推荐的配套试剂、校准物和质控物。
  4、常规工作中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只有在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校准仪器或参加室间质评才是有意义的。
  5、有必要理解正常参考范围的概念。参考范围随着仪器、试剂、
年龄、性别以及环境等因素而变化,各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
同的参考范围。
  6、要作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防止各种干扰因素对检测结
果的影响。

彭明婷  (20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