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骨密度测量值及存在问题

  骨密度的测量是骨质疏松的主要诊断指标之一,测量技术包括单
光子(SPA),双能X线(DXA),定量CT(QCT)和超声(QUS)。在
国外SPA已基本被淘汰,双能X线(DXA)测量的腰椎和髋部BMD使用最
为广泛,QCT也较常用,近年来QUS引起了很大兴趣,但不如DXA成熟。
现在我国能生产SPA,全国引进了近百台DXA,形成骨密度测量的主流,
QUS的数目也不少,有近20个单位有能力做QCT。
  骨密度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机器和技术员。机器误差
一般比较小,在1%左右。技术员的因素包括病人的摆位和分析两方
面,误差比较大,一般在3-5%之间。国外常用重复测量体模来确定
机器因素造成的误差,而用一组人重复测量来确定技术员造成的误差,
每个部位的误差要分别测定。国内现在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在改进。

  从事骨质疏松研究如流行病调查、收集正常值和临床试药常要多
个中心参加合作,每个中心所用的机器可能不一样,测量值相差较大
可达12%,结果不能通用。国外常采用统一的标准体模对各机器相互
校准,或用一组人相互校准,以便不同机器之间的结果可以比较和通
用。
  建立一个具有代表性人群的参考值大样本,是骨质疏松诊断中最
关键的,欧共体和美国卫生部都投入很大经费收集正常值,并建立了
几个非常可靠的数据库。我国骨密度仪主要依靠进口,随机提供的是
外国人种的BMD正常值,对我国不适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大
样本、有代表性、准确可靠的正常值。
  关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目前应用最广的是Kanis提出的世界
卫生组织(WHO)标准,即BMD低于成年正常BMD的-2.5标准差(SD)
为骨质疏松,-1到-2.5SD为骨量减少,在-1SD以上为正常。这个
诊断标准在国内也被经常采用,但它是根据白人妇女的腰椎DXA骨密
度提出的,后来推广到白人妇女髋部DXA骨密度。国内研究发现这个
标准不适合中国人群,并提出2.0SD的试用标准。
  总之,今后应加强对骨密度测量的质量控制,对技术员的培训,
对机器进行相互校准,及各单位之间的协作。首先争取尽快建立我国
正常参考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的标准。

程晓光 屈辉  (20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