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中药酒辅助食疗

  步入秋冬,不少人喜欢喝点补酒,行气活血,活络舒筋。
  中药酒已有数千年历史,除了补身,尚有治病功能。但既是药,就得对症而下,胡乱豪饮,只会伤身。
  药酒,又称酒剂,指用白酒浸制药材而得的澄明液体制剂。
  在中医学上,酒是药的一种,具有散寒、袪瘀、散结、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等功用。
  西医学角度而言,酒含的乙醇能被人体分解成乙醛,再氧化作乙酸,在氧化过程中,可促使血液流动加快,脉搏加速,呼吸加快。适量饮酒可以驱除疲劳,增加体温。
  当然,酒不能痛饮,酒含有一定量的甲醇,在人体内氧化成甲酸或甲醛,如人体积存过多,会引起慢性中毒,严重者会致肝硬化,《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说酒,「少饮则和血行,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失精,生痰动火。」

中药酒有利吸收

  中医师赵耀荣指出中药酒有不少优点﹕
  *酒为有机溶剂,可提取蛋白质、树胶等成分。而挥发性物质如荳蔻、檀香、麝香、薄荷等,都适宜用酒保存。
  *可保存原药材的各种有效成分及保持药效,酒有防腐作用,有利于贮藏,既能随时饮用,更可长期饮用,能辅助慢性病的治疗。
  *易为人体吸收。

酒精浓度因药而异

  中药酒的疗效是多方面的,但要视乎所用中药的药性,疗效包括行气活血,活络舒筋﹔长于治疗风寒、湿痹、止痛散瘀、气虚、血虚、肾虚等症。
  传统中药酒用白酒(如高粱酒),要有相当浓度的酒精(约50%),以达到溶解某些有效物质的作用。不过,近年坊间的中药酒则流行使用低浓度酒精(约30%),以减少酒精对人体的坏影响。不过,酒精的浓度要配合所使用的中药,像一些胶状物质的有效成分,就需要浓度较高的酒精来提取。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医药学部助理教授陈日升指出,药酒有其局限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而且没有治急症的药效。虽然中药酒具有治疗价值,但并非无它不行,因为仍有许多不同的选择。一般而言浸十斤酒的用药量,大约为两、三剂药的分量,故在许多情下,煎药治病来得更实际。因此,药酒多用作食疗,特别对某些慢性病起辅助医疗作用。

先辨体质才饮药酒

  药酒有针对性,最好由中医师据个人体质,按需要而处方。陈教授说﹕「站在医者的角度,绝对不会赞成或介绍现成的药酒,正如西医不会赞成别人乱买成药,始终现成的商品不是针对每个病人,每个病人的适应程度、体质都不相同。」
  中医师李宁汉亦指出,有些药物溶解于水,有些药物溶解于酒,酒精只是一种媒介,一般用白酒,约30%酒精成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不是每个人受得起,如阴虚火盛,火气盛、喉干者便不适合。此外,还要看看用药的互相协调,所以最好有中医师处方。
  对一般人都很易在超级市场买到中药酒,他指出民间对补酒有一定认识,尤其是老人家,往往对中医药有基本认识,反而年轻一辈在街上乱买补酒,容易生问题。

药酒种类繁多

  自古以来,药酒是中国人普遍采纳的药剂,单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中,就列举了七十种不同功效的药酒。如以下三种﹕

■五加皮酒﹕功效去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当归酒﹕可和血脉、坚筋骨、调经水,且有止痛作用。
■人参酒﹕可以补中益气、通治诸虚。

饮中药酒禁忌

  是否适宜饮用药酒,主要视乎每个人身体对酒精的反应,如某些人对酒精有过敏反应,自然不宜服用。以下是饮中药酒的一般禁忌﹕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的人不宜饮用。
■孕妇、授乳母亲和儿童不宜饮用
■不可混合西药同服
■发烧感冒不能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