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灵药”能治癌
近来,神州大地刮起一阵“灵芝”风,多种品牌、不同产地的灵
芝产品在众多报刊杂志、各种舆论工具上长篇累牍、铺天盖地袭来。
众多病人借诊病之机,向我询问,是否确系治癌灵药?何种品牌更好?
能否替代其他治疗?应该服用多久……无奈,本人虽不从事灵芝研究,
但终究曾学习中医两年有余,目前又从事肿瘤防治工作,冒昧地谈些
看法,可能对读者会有所裨益。
君不见,前几年首先发现鲨鱼软骨有抗癌作用的美国,在其专卖
店前门可罗雀,几乎全球的鲨鱼软骨均在中国登陆,并找到了归宿。
人们不禁要问,何以各种有“治癌”功效的保健品均只能大红一时,
而难以持久?一般历时两年,就在市场销声匿迹,回顾近年来的“治
癌”保健品市场,自中华鳖精开始,继而三株赋新康、鲨鱼软骨粉,
几乎均是如此。灵芝孢子粉以其久已深入人心的“仙草”优势,大有
后来居上之势。能否持久,创造奇迹,人们可拭目以待,以本人愚见,
恐也将遭同样命运。何以如此?因为各类保健品,虽均有一定的“功
效”(也称之为功能性食品),但并非“药效”,此虽一字之差,其
谬误则大矣。
凡是药品均须经由严格的人体试验证实,不但要对某种疾病或症
状有肯定的疗效,而且只能允许有限的人体可忍受的毒副作用,而且
质量稳定,可以被控制于恒定的水平,三者缺一不可。而所谓的功能
性食品或保健品,只要经各种实验室试验及动物体内的实验证明具有
某种功能即可,试以灵芝孢子粉为例,一般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制
率大约在30%左右,但能否据此即认为对癌症患者的肿瘤就有治疗的
功能,甚至被奉为治癌灵丹妙药呢?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其因有三:
一是动物与人类存在种族差异,动物实验的结果,即使移植的是人类
的肿瘤,也只是提示一种可能,而不能得出对人体肿瘤有效的结论。
二是移植性肿瘤有异于自发的肿瘤,而用做实验的均是移植性肿瘤,
即使移植的是人类的癌细胞,也须移植于免疫机能低下的特殊实验动
物才能成功,而人类的癌症无一不是自发的,即使在意外的情况下,
人体内被植入了他人的癌细胞,也绝不会生长。而移植性与自发性肿
瘤的生物学特征是很不相同的。三是动物实验的剂量普遍较大,而临
床应用的剂量远较此为低。正由于上述的原则,近年来,各种曾被广
为宣传又被广大癌症患者寄予厚望的有治癌功能的保健品,均经广大
癌症患者的实践由盛转衰,前途暗淡了。
既然如此,人们又为何不“吃一堑,长一智”,仍明知故犯、甘
愿受骗呢?据我所知,鲜有癌症患者不应用保健品的,从而使保健品
此伏彼起,年消费量达数百亿元。癌症终究是一难治之顽疾,有病不
忌医是常人之心理,只要对治癌有利之信息,不论源自报刊书籍的科
学报道,或街头巷尾的民间传说,甚或到处散发的小广告,一律不加
分析而照收不误,对药物或保健品更是难于区分,只要对患者无害,
抱着“多一法胜如少一法”的心态,纷纷购用,尤其现今对癌症的处
理均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很少用单一方法,一旦有效,患者本
人很难区别主要得益于何药何法。甚至“张冠李戴”,过高估计了保
健品之疗效,以致“以讹传讹”,广为传播。
更有某些商家在“要发财、抓治癌”的口号下,见利忘义,利用
不当的非法宣传,“治癌良药”纷纷出笼。现更发展为对某些根本从
未在大学任教的“××教授”或从未进过医学院校的“著名治癌专家”
的治癌经历进行神话式的报道。
我建议企业界有识之士改变牟近利的做法,一是其价格须重新定
位。既然保健品并非药物,并无大量的有如治疗药物上市前的研发投
入,宜薄利,应较大幅度降低现今之价格;二是应开展些进一步的研
究工作,在临床观察肯定有效的基础上,按新药开发的要求,加以深
入的研发,有可能会从中发现一些不同于以往以杀伤为主的抗癌新药,
这才是皆大欢喜之善举。
徐光炜 (2001.09.27)
注:作者为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
员、北京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