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她是不是真的在装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一个被忽视的问题

  2001年5月29日,江苏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行政诉
讼案引发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连云港市某单位于1999年7月16日
组织了一起反抢劫演习。然而,这次演习却引发了让单位领导始料未
及的另一桩事。由于事先没有告知当班的营业员这是一次演习,致使
营业员李纷因过度惊恐而精神失常。
  事后,单位领导不仅没能妥善地处理好李纷的治疗和工作安排,
反而以李装病为由,拒付其医疗费并停发工资。连云港市劳动局根据
连云港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结果,认为李纷符合延迟性心因性精神障
碍,且受到的精神因素刺激与出现精神障碍在时间上紧密相连,与其
在工作期间所遭受的精神因素刺激存在因果关系,确认李纷在演习中
惊吓致病。
  从精神医学角度看,李纷患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⒈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
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由于精神受到过度刺激,李纷开始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尿频、失眠
等症状。每当听到有人敲门,或见到秃头的陌生人(因扮演抢劫者头
蒙丝袜,像秃头),她经常无法克制地出现面色苍白、战栗、流汗等
恐惧症状。
  ⒉持续的警觉性增高。事发后,家里只要有一丁点的动静,李纷
就抱着女儿的布娃娃拼命地往厨房或卫生间逃。她由于长期紧张、恐
惧、失眠,注意力集中困难,易激惹性增高,性格明显改变。
  ⒊持续的回避。李纷害怕回到原来的工作环境,向单位提出调整
工作的要求,符合持续回避的表现。
  ⒋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⒌对未来失去信心。少数病人可有人格改变或有神经症病史等附
加因素,从而降低了对应激源的应对能力或加重疾病过程。精神障碍
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病程可长达数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一要让患者改变或转换环境,与刺激脱
离接触,照顾好患者的饮食起居,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保证营养与日
常生活需要,注意安全和护理,逐渐消除他们的无助感和恐惧感。二
要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宣泄痛苦情绪,不阻止、不批评地
倾听,正确引导,使之将心中的痛苦诉说出来。如果患者失眠、心烦
意乱、情绪不能控制或有精神病史,须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咨询
和治疗。
  李纷目前应该坚持看心理医师,让心理医师帮助她抹去生活的阴
影,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或许她苦闷的心情会变得开朗,压抑的情绪
能得以释放,紧张状态会得以放松。
  相对于其他同事来说,李纷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弱一些。一个人心
理承受能力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越好,他的心态就越好,心理健康状况就越佳。在这里,我们将个人
的最大心理承受能力称之为心理极限。心理极限是衡量某个人心理素
质的重要因素。学会跨越心理极限,就等于学会了跨越心理障碍。
  李纷之所以遭到如此严重的伤害,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心理学
和精神医学知识普及不够。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民众达到基本科学素
养水平的比例仅为0.2%,比欧美国家低许多。而我国从事科普工作
的人员却少得可怜,科普作家总数不超过1万人,而从事精神医学的
科普作家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加强全民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知识的普
及教育,培养公民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让人人都知道心理
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应成为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李纷案虽告一段落,不过,此案给予人们的另一个启示已远远超
出事件的本身:我们社会中经常出现的消防演习、防震演习、抗暴演
习等,在实施中是否考虑过参加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师建国  (200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