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摇头丸毒害真相

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可曾见过这样冗长的字,它是「摇头丸」的正式名字,简称MDMA,一种安非他明类兴奋剂,最早于一九一四年在美国出现,初期的医学用途为抑制食欲,随后发现有严重副作用如上瘾、引发流血不止、高血压、心脏病及肌肉坏死等,医学界便弃用,目前,可算没有一个正式的医学用途。
「摇头丸」的药理是消耗神经中枢的血清素(serotonin),很多人以为服了「摇头丸」后,情绪高涨,便会随强劲音乐摇动,实是误解。真相是﹕人体神经中枢的血清素减低后,身体一部分肌肉便失控抽搐(通常是手、脚和颈部的肌肉),因而摇头、摇手或摇脚等,服用者是身不由己的。不要以为它的影响只限于此,猛烈失控的肌肉活动可致体温上升、肌肉坏死及脱水等,若不停止,高体温可引致脱水,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亦因受过分刺激而致高血压、心跳加速,可能诱发心脏病,导至死亡。

混杂药物遗害更烈

有毒贩把其它药物混入「摇头丸」,常见的有巴比通和「蓝精灵」类安眠药,毒贩误导说这样可减轻「摇头丸」对神经系统的刺激﹔更有混入退烧药,以为可降低过高的体温。
其实经混入药物后,该「摇头丸」的危险性更大,药理上的永恒规律是﹕多一只药便多一些副作用。若过量服安眠药或混和酒精,可导致死亡﹔而退烧药可破坏肝脏,若与酒精同服,肝脏更易受损。其它常见混合的药物还有「K仔」、咖啡因等具有兴奋作用的药物,自然给药性火上加油。因此,服了这些混合不同副作用药物的「摇头丸」,严重威胁身体,美国自八七年以来,在狂舞中暴毙的个案便屡见不鲜。
很多「狂野派对」场地狭窄、缺乏通风,大群人跳舞时,过高的体温便很难降低。最近有主办机构甚至截断场内水源,迫参加者购买高价的瓶装水,这样增加服「摇头丸」后出现脱水危险的情况。
为了给青年认识健康成长的信息,禁毒处便以不同渠道宣传滥药之害,滥药的祸害实在深远,不但伤身,更造成生理及心理的依赖(就是染上毒瘾)。除政府努力外,师长、社工等对青年的关怀及辅导亦很重要,最重要还是青年要珍惜身心健康及前途。

文﹕香港禁毒常务委员会委员李炯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