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先有腹泻后有肾衰

  一个人被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探其发病原因,可能要考虑
到内、外、妇、儿诸科疾病,但往往忽略腹泻病史。本文主要介绍4
种常见的先有腹泻后有肾衰的疾病。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LEC)肠炎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痉挛性腹痛及恶心、呕吐,继之发生水
样腹泻,在1~2天内出现鲜红色血性便、血水便。病程一般为2~9日,
很少发热。在年老体弱和儿童病例中,感染严重者可在发病后4~5天
或1~2周后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引起急性肾衰竭、血小
板减少性出血、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甚至发生多脏器损伤。一般
病死率10%,个别高达50%~90%。
  O157H7大肠杆菌可产生两种致病力较强的细胞毒素,即志贺样
毒素Ⅰ(VT1)和志贺样毒素Ⅱ(VT2),可导致两种有急性肾衰表现
的并发症,即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亦可引起肠黏
膜上皮细胞坏死和出血,进入血液则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栓性
微血管病。
  志贺菌感染(细菌性痢疾)近年来发现志贺毒素不仅见于痢疾志
贺菌1型、2型,还可见于福氏志贺菌2a及所有志贺菌属不同菌群。但
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主要是痢疾志贺菌1型,福氏志贺菌则
罕见。有的病例开始时有类白血病反应,继而出现溶血性贫血及凝血
病。部分病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大小动脉均有血栓及肾皮质
坏死,肾小球及动脉壁有纤维蛋白沉积,病人有内毒素血症等。
  霍乱少数患者由于严重失水,导致休克和肾脏缺血、缺氧,出现
少尿、无尿,血浆尿素氮、肌酐逐日上升。如能及时纠正休克,为暂
时性肾衰;持续性休克,肾脏长期缺血、缺氧,有毒产物损害肾脏,
导致肾小球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急性坏死或水肿,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是本病的主要死因。一般常发生于病期的后阶段,发生于病程第3~5
天者占29.3%,第6~11天者达70.7%。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毒症的症
候群,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无力、头痛烦躁、呼吸深快。重
症病人可出现脑水肿,晚期有出血倾向。
  流行性出血热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大特征。肾脏和血管损害
的原因有病毒直接作用,也有免疫复合物反应(Ⅲ型变态反应)。病
人在感染该病的早期除了有发烧、三痛(头痛、眼眶痛和腰痛)、三
红(颜面、眼结膜、颈至上胸部充血潮红)症状外,可有胃肠道中毒
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查尿可有蛋白尿,查血
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血小板减少明显,血清
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

 晓谭  (200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