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设跨部门小组防登革热
澳门20日14人感染疫潮恐蔓延
泰国和菲律宾等港人热门旅游地点﹐近月爆发可致命的登革热病潮﹐有恶化蔓延趋势。
香港一名三十二岁男子﹐上月到菲律宾后感染登革热病﹔与香港一水之隔的澳门﹐二十日内更爆发十四宗登革热病﹐十多宗怀疑个案﹐更证实发现传染该病的白纹伊蚊。港府见形势不妙﹐昨晚宣布成立跨部门小组应付﹐并把新一期的灭蚊行动提前两个月于今日展开。
由卫生署主导﹐食环署﹑渔护署和康文署等协力的登革热跨部门联络小组﹐今日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加强控蚊和监察的措施。
食环署发言人对本报记者证实﹐已在一些地区安装了捕蚊器﹐让署方及早知道香港流行什么种类的蚊﹐以及是否出现了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
港府昨日并呼吁市民外游时要提高警觉﹐预防感染登革热及其它蚊虫传染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近日也发出警告﹐提示人们前往东南亚国家要小心预防蚊叮﹐以免感染由蚊子传播的登革热病。
港最新患者曾游菲律宾
香港今年首七个月共录得七宗登革热个案﹐患者全部在外地染病﹐包括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最新的第七宗个案﹐三十二岁的患者曾到过菲律宾﹐回港后出现发热﹑呕吐和骨痛等征状﹐到东区医院求医。
香港暂未发现本地染病个案﹐但港府鉴于澳门在二十日内发现十四宗登革热个案﹐担心香港亦出现类同情况﹐甚至出现本地病源﹐故特别成立跨部门小组共商对策。
灭蚊行动提前今日开始
据了解﹐为了预防登革热﹐食环署已率先把原定在十月才推行的第二期灭蚊行动﹐提前在今日开展﹐以杜绝蚊患﹔第一期行动已在四月至五月间举行。
香港传染病医学会代表黄天佑医生称﹐香港的登革热个案大多是外地感染﹐市民毋须太恐慌﹐但为了防范﹐市民应尽量清除污水﹐如花盆底的水﹐杜绝蚊患。
他说﹐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黑手」﹐被有病毒的蚊叮﹐可能感染病毒。蚊子叮了带病毒的人﹐本身便会带有病毒﹐不单可以传人﹐产下的卵亦会带有病毒﹐令病毒不断扩散。因此灭蚊防蚊是对付登革热最佳方法。
泰国和菲律宾等登革热高危地区﹐一向是市民的旅游热点。卫生署表示﹐早前已联络旅游业议会﹐旅行社在出团前的茶会中﹐会提醒团友预防登革热。
根据世卫的资料﹐近期泰国﹑越南﹑菲律宾及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爆发严重的登革热潮﹐单在泰国便有七万五千人染病﹐近一百四十人死亡。马来西亚﹑印度﹑中国﹑新加坡﹑澳洲﹑新西兰﹑美国﹑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南美洲国家﹐亦发现病踪。
澳门首爆发伊蚊现踪影
邻近香港的澳门﹐近日首次出现登革热个案﹐并在短短二十日内发现十四宗证实个案﹐及十多宗怀疑个案﹐且证实发现白纹伊蚊﹐令卫生当局大为紧张﹐并实时推行大型灭蚊行动﹐以绝病源。
澳门卫生局长瞿国英指出﹐新近发现的十四宗个案中﹐已知有一人曾到过泰国﹐有的人则到过珠海及香港。由于澳门过去未发现过本地感染病例﹐故相信新个案全部是在外地染病。
十七宗怀疑个案
根据澳门官方的数字﹐在今年八月份﹐单在镜湖医院便发现十四宗证实的登革热个案﹐山顶医院在八月四日至二十四日间﹐则发现十七宗怀疑个案﹐目前正等待化验结果认证。由于港人经常到澳门﹐瞿国英表示﹐已把消息知会港府。
镜湖医院院长张旭明称﹐发现的登革热病例包括五男九女﹐年龄介乎三十至八十七岁﹐经治疗后病情已好转。
瞿国英表示﹐已证实澳门有白纹伊蚊的出现﹐但强调以澳门的卫生状况及防范措施﹐相信可以阻止该病在澳门蔓延。当局已计划在全澳二百多个空置地方进行灭蚊行动﹐并呼吁市民协助。
港人感染地菲律宾百人死亡
香港最新一宗登革热个案﹐乃是一名由菲律宾返港的三十二岁男子。不少港人往旅行或营商的菲律宾﹐当地卫生部门昨日公布了最新统计数字﹐指今年以来全国已有九十八人死于登革热﹐一万六千人感染该病。患病人数最多的是一至九岁的儿童﹐死亡率最高的是四十岁以上中年或老年人。
菲律宾中部的中米沙鄢地区﹑首都马尼拉地区和北部的中吕宋地区患者人数都达二千人以上。
积水容器伊蚊最常出没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香港半数地方亦有牠的踪迹。市民无法用肉眼辨别蚊子是否白纹伊蚊﹐只能透过了解牠们的特性﹐控制其传播。
白纹伊蚊爱在小型积水容器产卵﹐如花盆﹑冰箱底﹑废轮胎﹑废水樽及胶袋等﹐因此市民宜注意这些环境细节﹐防范白纹伊蚊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