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流鼻涕的感冒药可致青光眼
缩窄眼内角阻眼水流通
眼科医生指出﹐一些有收干鼻水作用的伤风感冒药﹐可能会令虹膜肌肉扩张﹐令眼内角收窄﹐阻挡眼水的去路﹐诱发急性青光眼﹐若不及时治理﹐可以引致失明﹐因此﹐假如市民服药后出现视觉模糊和眼痛等征状﹐便应求医治理。
香港中大眼科及视觉科学系于九八年三月至去年二月期间﹐研究了七十二名患有急性原发闭角青光眼的病人﹐结果发现其中六人在病发前曾服用伤风药或咳水。
该学系名誉副教授黎少明相信﹐当中一些病例是由于成药内的收干鼻水成分引致急性青光眼。他说﹐若病人的眼内角已较平常狭窄﹐服食这些药物后﹐眼内角收窄幅度会更大﹐甚至会堵塞起来﹐造成病变。
服药后眼痛应尽早求医
他提醒市民﹐若服食伤风药后出现视力模糊﹑眼痛或眼红﹐特别是只有一边眼睛出现问题﹐便可能患上急性青光眼﹐应立即求医﹐切勿以为这只是一般的药物副作用而拖延处理。他称﹐急性青光眼愈早治理﹐痊愈的机会愈大﹐否则眼底神经会受到严重破坏﹐无法修补﹐令患者失去部分或全部视力。
根据该学系的研究﹐三十岁以上的人口当中﹐每年每一万人便有一人患上急性青光眼﹐据此推断﹐本港每年约有四百至五百宗急性青光眼的病例。而年纪愈大﹐出现急性青光眼的机会亦愈高﹐例如七十岁以上的人﹐每一万人便有六人患病。
其中一个原因是老人的近视比率较低。该学系主任林顺潮解释﹐近视令眼球向后拉长和加大﹐减少眼内角收窄的机会﹐因此青年人患上急性青光眼的机会较少(近视比率较高)﹔而老人家的机会则较大。
黎少明谓﹐约三成至五成的急性青光眼个案﹐会演变成慢性青光眼﹐故市民不可掉以轻心。青光眼是本港引致失明的头号杀手﹐据医管局资料显示﹐九九年共有八十二人因患青光眼而失明﹐占总失明人数近两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