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需防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它是由水痘—带
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单侧、条带状、沿神经纤维分布的皮疹,
皮疹主要是以成群的水疱,红斑,并伴有疼痛为特征。此病可自愈,
但病程为2—3周或更长时间。本病多好发于夏秋季节,成人多见。
初秋之季,天气变化无常,冷热不均,人体抵抗力易下降,可感
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发病。现在皮肤科门诊中,此种病人增多。
患者发疹前一般先有轻度发热,疲倦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以及
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
经1—3天后,在一定神经分布区域(常见于胸部、腰部、腹部、面部
等部位)发生红斑,继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
迅速变为水疱,内容物透明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并有神经痛,疼痛
为阵发性,呈针刺样、烧灼样或者触痛,有时神经痛可延续到皮疹消
退数天数月,甚至数年(尤其是体弱的老年人)。年龄越大,疼痛越
严重。一般在发病后2—5日不断有新的皮疹陆续出现,数日后水疱内
容物可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形成糜烂面,渗液结痂。个别病人,
仅出现红斑、丘疹、疼痛,不发生典型水疱,称之不全性或顿挫性带
状疱疹。有时疱内容物为血性,称之为出血性带状疱疹。老年人,体
质差或营养不良的患者,皮损表现为坏死,称之为坏疽性带状疱疹。
患恶性肿瘤、免疫力低下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在局部发疹后数日内,
病情扩散全身广泛性发生皮疹,常伴高热、脑损害,病情严重,甚至
可致死亡,称之为泛发性带状疱疹。
一般患者发生了带状疱疹后应尽早就医,越早治疗越容易治愈;
反之,则病情加重,疼痛加剧,轻者留有后遗神经痛,重者会发生意
外。过去因为无有效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药物,治疗以止痛、缩
短病程和防止继发感染、病情加重为原则。近几年应用的抗病毒制剂,
以阿昔洛韦、万乃洛韦等为主,可针对病因给予治疗,老年患者发病
早期可加用少量强的松,以缩短病程和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另外,
针刺疗法、He-Ne激光照射、中医中药治疗等对带状疱疹均有一定的
疗效。外用药以消炎、干燥、收敛、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也有减轻
疼痛,缩短病程的效果。
杨雪源 林麟 (2001.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