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慢性特发性黄疸预后良好

  我儿于1987年4月8日出生,体重3.8公斤,发育良好,出生2~3天后皮肤、眼睛巩膜黄染,以后一直不退黄,但黄不重。至3岁左右黄疸开始加重,到医院检查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明显增高,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在医院输液加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肾上腺皮质激素,硫酸镁等药治疗无效,又反复服中药均无效。每年夏季黄疸减轻,冬季加深。1994年4月到上海某儿童医院就诊,测血清总胆红素和一分钟胆红素均明显增高,硷性磷酸酶明显增高,血浆蛋白测定正常,转氨酶正常,肝脏穿刺检查,见肝细胞浊肿,颗粒变性,未见淤胆。诊断考虑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医生回答说:目前这种病无法治疗。现我儿已是14岁中学生,黄疸还在继续加深,2000年11月测血各项指标仍在继续增高,转氨酶正常,无其他特殊病症。

  1993年我生育第二胎男孩,现9岁,出生半个月后黄疸持续不退,至今和大孩子一样,皮肤、眼睛巩膜黄染,也是夏季黄疸减轻,冬季黄疸加深,其他情况均良好。

  我和我爱人非近亲结婚,孩子母亲健康,但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1985年孩子外祖母患过肝炎并肝腹水,舅舅、姨娘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我7岁时患过肝炎,孩子曾祖母与祖父患过肺结核。双方家庭均无其他家族遗传病史。希望广大医学专家能对我儿的病症作出正确诊断,提供治疗方案。

  联系人:龚卫群邮编:343000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阳明东路15号电话:0796—8225361(办)8239141(宅)

龚卫群先生:您好。经过认真分析,我认为您的孩子患的是慢性特发性黄疸,这种病预后良好,不要着急。

  慢性特发性黄疸,欲说清此病的来龙去脉,应先了解一下胆红素的形成。胆红素最早来自于血液,红细胞死亡或破坏之后(红细胞寿命平均为120天),释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便形成了胆红素,随血液流经肝脏时被摄取,在肝细胞内经过合成、运转、贮存,再泌出肝细胞,进入小胆管,形成胆汁的一部分,最后排泄进入肠道。正常情况下,胆红素的形成和排泄保持平衡,总会使血液中存在一定量的胆红素,当各种原因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上升(>17.1mmol/L)便表现出人们常说的黄疸。

  当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胆红素在血中生成增加,这叫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摄取、结合、运转、贮存及泌出胆红素发生障碍时,血中胆红素也增加,这叫肝细胞性黄疸。您的孩子基本属于肝细胞性黄疸,医生说“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没有错。您孩子的黄疸发生在肝细胞内的哪一个“环节”上了呢?不妨分析一下:(1)肝细胞摄胆红素障碍。由于不能摄取,就谈不到结合、运转等,所以血液中主要是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这种病叫吉尔勃特综合征(Gilbert)。您孩子血中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显然不是此病。(2)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结合作用和运转发生障碍,使黄疸出现,这叫克—纳氏综合征(Crigler-Najjar),其特点也是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您孩子也不是此病。(3)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运转没有问题,而在贮存、排出环节上发生障碍,使血中胆红素增加,出现黄疸,这种病叫杜—江氏综合征(Dubin-Jonhn-son),其“变型”又叫罗特氏综合征(Rotor),特点是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主,兼有非结合胆红素。看来,您的孩子就是这种病,国内称为慢性特发性黄疸。

  慢性特发性黄疸比较少见,我从医几十年,回忆起来的有4例,有如下特点:(1)黄疸多为轻、中度,很少超过171mmol/L,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呈间歇性发作,可持续终生。(2)可在出生不久发生黄疸,亦有青少年期发病者。(3)大多数没有症状,皮肤不痒,偶尔可能有上腹不适感。(4)肝脏不肿大,肝功能正常,肝细胞内无炎症,转氨酶正常。(5)肝组织学检查正常,只有在杜—江氏综合征时,肝细胞有色素沉着。没有色素沉着称罗特氏综合征。(6)预后良好,不会发生肝硬化,对正常生活无影响。(7)真正病因不明,但有家族遗传性倾向,国内就有报告兄弟二人同患杜—江氏综合征者。

  此病必须由医生确诊,确诊后无需治疗,应消除心理压力,正常生活、学习、工作。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王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