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适合做磁共振吗
磁共振(MR)检查,可以说是众多医学影像群中的一张王牌。为
便于读者对这一高、精、尖的医疗检查手段有所了解,而不盲从,笔
者现将近期召开的全国第一届省级医学磁共振年会上各位专家的见解
归纳于下。
有关金属植入物
中华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专科学会全国副主任委员曹厚德教授强
调指出:检查前病人应该对自己以往病史有所了解,必要时须摄X线
片确定体内有无金属物存在,有金属物存在者最好事先了解该材料的
组成成分。例如带有起搏器及电子刺激仪的病人严禁MR检查,凡安装
人造耳蜗或眼内有铁磁性物质的病人也不能做MR检查。如果金属植入
物是非铁磁性的,或者在磁场中所受偏转力或吸引力较小,不足以引
起物体运动和位移,或者磁场作用力小于金属植入时的内固定力时(
例如相当一部分口腔材料、心脏置换的瓣膜、植入几周后的血管内过
滤器和支架、不锈钢或一些合金制的骨科材料),MR检查仍然安全可
行。但体内有铁磁性的动脉瘤夹和止血夹者不能做MR检查。
脑出血与脑梗塞
虽然溶栓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治疗希望,但能否早期发现病灶是缺
血还是出血却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中
华医学会放射专科学会全国主任委员戴建平教授形象地比喻:缺血时
间较长的脑部组织如一片久旱的不毛之地,已失去溶栓的价值。近来,
MR扩散加权与血流灌注成像从传统的显示皮层动脉的大血管,过渡到
用灌注方法进行毛细血管检查,在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突破
性进展。它有助于新旧梗塞的鉴别,脑梗塞和脑出血的鉴别,有利于
脑梗塞溶栓时机的选择,而且无需动脉穿刺,无放射损伤,不需注入
具有危险性的碘造影剂,检查时间相对较短,检查后不需做任何观察
和处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李苏健主任医师强调:病
人必须合作,因为成像时间较长,而病人轻微的移动都会影响血管形
态的显示而造成误诊。
胃癌
MR检查将成为胃癌有效和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那么,对于病人
来说要做些什么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沈钧康副主任说,
病人检查前要禁食6~10小时,使胃内容物排空;在扫描前10分钟用
辅助药物:胰高血糖素或654-Ⅱ,以消除肠蠕动伪影,使胃处于低
张状态,延缓胃的排空;在扫描前5~10分钟一次性服用800~1000ml
口服对比剂,体质和耐受性差的病人在扫描前分2次服用200~500ml,
使胃保持适度充盈状态。
水成像
其应用范围为胰胆管、泌尿系、脊髓、涎管造影,近来还开展了
内耳淋巴、小肠结肠、输卵管、精囊曲管MR成像。其优点为无创伤性,
不需要插管,无操作技巧问题,受检者无痛苦,无逆行感染的危险,
有感染者也可做此检查,且无需造影剂,无射线辐射。器官内的液体
(水)是天然对比剂,即使完全梗阻,亦可观察梗阻区上下段管腔的
影像。对疑有管道狭窄者,可在任何平面获得多方位的影像。解放军
97医院放射科程国勤副主任医师对其缺点概括如下:其检查费用较贵,
图像空间分辨率低,邻近含水器官可与所需的成像器官同时显示,而
干扰图像质量及观察。
肌肉骨骼肿瘤
动态增强MR可进行骨骼及肌肉系统(如骨皮质、肌肉、筋膜等软
组织及血管、神经束)肿瘤的鉴别诊断,它对骨髓和软组织敏感。苏
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主任丁乙教授指出,X线平片、血管造
影、CT、核素显像在肿瘤的诊断和分期中是重要的,但难以定量进行
评价肿瘤放化疗效果,MR则在这方面则显示出优势,并有可能取代CT。
基因成像
基因表达成像,又称影像标记基因技术,是当今医学影像学、分
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治疗学等多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它
融分子基因克隆技术、磁共振成像于一体,与常规标记基因技术不同,
具有无创伤、无需组织样本的特点。苏州大学附一院影像中心副主任
胡春洪副教授认为,基因成像常用途径在于基因表达的产物能直接被
用于成像,治疗基因和MR增强剂连为一体,借助多基因载体可将治疗
基因连接至标记基因。
心血管病
MR辅以超声心动图可解决大多数复杂心脏大血管疾病的
诊断。其优点为:心肌和血管壁组织与血流的信号间对比良好,无创
伤,可进行任意平面断层扫描,并重复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
可定量测定心脏体积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潘
溪江教授指出,MR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变、心包病变、心
脏肿瘤、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大血管病变、心脏功能的评价和定
量分析。
总之,正如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副主任卢光明教授
说的那样,MR检查是无放射性辐射、无造影剂毒副作用、无创伤性的
检查,且可多平面、多轴位地显示病情,随着计算机及医学磁共振技
术的发展,它必将成为医学影像学检查中的核心技术。
王骏 (2001.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