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性乙肝疫苗初露端倪
   健康报讯(记者徐晓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一院传染病研究所陈建 
忠博士,在导师刘克洲教授指导下,将成功构建成的白细胞介素(IL) 
18重组体和乙肝病毒(HBV)S基因核酸疫苗,联合对小鼠进行免疫 
实验,得到小鼠抗-HBs水平明显升高,特别是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 
胞(CTL)和辅助性T细胞(TH1)活性增强的可喜研究结果。这种机 
体免疫力的变化,预示着核酸疫苗可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发挥一定 
作用,为进一步研制高效HBV治疗性疫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陈建忠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就把研究核酸疫苗作为主攻方向。在 
研究中,他们把提高免疫效果的策略,定位在利用编码细胞因子载体 
与提取疫苗共免疫的高水准上。他们利用PCR技术,在含有HBV基因全 
序列的质粒中,克隆出了编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的基因片段,同时 
又成功地构建成了能够表达白细胞介素(IL)18的真核载体,然后把 
S基因片段,插入到IL-18载体内,构成一种重组质粒DNA。用它对4 
组小鼠进行多次肌肉注射。研究发现,经过IL-18重组体联合HBVS基 
因核酸疫苗免疫的小鼠,诱导产生出高水平的抗-HBs,每毫升达到 
7.43mIU左右。陈建忠等人还观察了小鼠产生免疫情况及特异性淋巴细 
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小鼠体内CTL的反应明显增加,脾细胞激活 
后产生的细胞因子以γ干扰素为主,特别是TH1细胞活性加强,对机 
体抗争乙肝病毒的感染十分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