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国产克隆牛再次“难产”

工作人员正在为“牡丹”们安胎 / 摄影 贾婷

  有关科学家称,体细胞转化出错、过预产期后胎死腹中、早期易死亡是克隆牛三大难关。

  1月16日,是山东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的克隆牛“牡丹”的第二次预产期。面对从北京赶来的十几家媒体的摄像机和照相机,“牡丹”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却丝毫没有将要临产的样子。

  “牡丹”是被称为首批“中国造”克隆牛的第一头克隆牛妈妈,第一次原定的预产期是1月2日,但“牡丹”最终没能众望所归。

  ■国产克隆牛带来希望和思考

  主持克隆牛项目的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陈大元教授介绍,去年在深圳和莱阳培育出的克隆牛,其胚胎一个是从新西兰引进,另一个是从日本引进,而本次从构建克隆胚胎到克隆胚胎移植都是由中心的科研人员自己在曹县做的,他们负责构建克隆胚胎,山东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的专家负责移植,因此被称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克隆牛。

  但如果从科学的严谨程度上讲,这批克隆牛的“身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依照胚胎工程中心专家的说法,“这是为将来的克隆产业化做准备。如果现在怀孕的12头牛都生产的话,那就是一种批量生产了。”

  在曹县五里墩村,“牡丹”正带给人们希望——中国本土克隆胚胎技术的成功;也带给人们思考——克隆技术作为生物领域的高精尖,是否需要用产业化来证实它存在的必要性?(陈筱红)

  ■克隆牛要过“三关”

  “如果说一头普通高产奶牛是一台原装品牌电脑的话,那么,克隆牛就是用电脑零件重新攒出来的电脑。这个攒的过程,涉及到10到20道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可能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所有工序中影响因素的累积越多,对最后出世“克隆牛”产生的后果也就越不确定”。 昨日,一位在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从事克隆动物研究的权威科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越洋电话采访时表示,“克隆动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最近多利羊患关节炎,就充分说明了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至于山东‘克隆牛’最少也要闯‘三关’。”

  这位科学家告诉记者,克隆技术最难攻克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一个完全分化的体细胞变成一个没有分化的受精卵,这好比把一张写过字的纸擦干净再重新写一样,如果有一点没“擦”干净,日后克隆出来的动物就会出现畸形或者其他各种问题,这是克隆动物的第一关。

  根据对各国克隆动物实验的统计表明,克隆动物容易出现两类问题,一是到了预产期生不出来,胎死腹中,再就是出生一个月之内,容易早期死亡。目前,日本克隆动物的早死亡率达50%,台湾的一头克隆牛也出现失明,而前不久居然有克隆动物被奶呛死,山东曹县克隆牛同样也将经受这两道关的考验。

  ■单纯克隆牛缺乏市场

  对于克隆牛的产业化前景,有关科学家认为,短期内很难实现,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克隆牛都处在实验阶段,产业化虽然是最终趋势,但现在各种相关技术并不成熟,何况安全性上并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而一项成熟的技术进入市场,必须要经过千百次的检验”。

  此外,好的良种奶牛也要几万元左右,扣掉将来产业化后的各种人工成本,从经济效益上讲,克隆奶牛并不具备比普通奶牛更大的优势,“克隆动物产业化的方向应该是将来对转基因动物的克隆,比如,将药物蛋白转移到牛的基因中的转基因奶牛,通过这种奶牛的牛奶,可以回收对我们有用的药物,这种牛非常珍贵,而单纯的克隆牛不太可能有好的市场。”

  (来源:《北京青年报》)